央視聚焦戶用光伏:村里流行“種太陽”丨項目資訊
3月2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CCTV財經頻道《經濟半小時》欄目以“村里流行‘種太陽’為題”,用半小時的時間聚焦光伏助力鄉村振興實踐,講述浙江、山西兩省部分農村地區引入“造血式”光伏富民模式后,實現村民和村集體經濟穩定增收的故事。
那么,小小一塊光伏板,是如何為村民帶來就業崗位,并實現增收創收的?近些年來,浙江正泰安能電力系統工程有限公司(下稱:正泰安能)發揮自身產業優勢,積極參與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鄉村振興等國家戰略,持續助力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企業大力發展戶用光伏,打造“家庭綠色電站”,使光伏發電進入千家萬戶,讓農戶享受光伏發電帶來的長期“陽光收益”,助力鄉村振興。
首發《“中國零碳鄉村”白皮書》
拓寬鄉村振興之路
構建“中國零碳鄉村”,承載著“加速實現鄉村振興、助力國家實現碳中和及確保國家能源安全”三大戰略意義,對“以鄉村為單位,通過經濟模式創新、整縣規?;七M應用清潔能源,有利于整合資源集約開發,加速實現鄉村能源結構轉型,建設現代化的美麗鄉村,譜寫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新篇章”具有積極推動作用。
在雙碳目標與鄉村振興兩大國家戰略工程指引下,正泰集團聯合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提出《“中國零碳鄉村”白皮書》。白皮書深度剖析當前中國鄉村在零碳之路上面臨的挑戰和發展的舉措,全面解析企業在提供零碳目標方面的實現路徑。通過提出“統一規劃、整縣推進光伏電站建設,充分利用域內屋頂資源;實施光伏惠民工程,助力鄉村振興;建設線下綜合能源服務中心、線上正泰安能商場服務平臺;聯合正泰公益基金會,推進鄉村公益行動”的四大舉措,為打通鄉村能源轉型最后一公里提供理論支撐和實踐樣本。
通過清潔能源項目投資,建設綜合能源服務中心,正泰安能為農村老百姓提供配套服務,助推縣域、鄉鎮、鄉村實現碳中和,助力發展“碳中和”目標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
屋頂變電站,陽光變收入
戶用光伏為致富路插上“光之翼”
浙江衢州龍游縣移民新村芝溪家園便是正泰安能積極助力“鄉村振興、光伏富民”的實踐探索之一。2016 年,正泰安能正式投建芝溪家園項目,根據合作開發模式,村民只需提供屋頂作為安裝條件,正泰安能提供設備及相關設計、安裝、管理、運營等專業服務,每個季度給用戶發放收益。如今,芝溪家園 800 多戶居民房屋的屋頂安裝了光伏發電系統,所發的電能每年能給移民新村的百姓帶來 50 多萬元的收益分成。
正泰安能還為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平襄鎮孟河村的致富之路插上“光之翼”。去年4月,正泰安能聯合通渭縣在平襄鎮孟河村先行開展分布式光伏整村建設試點,建設“中國零碳鄉村”清潔能源綜合示范項目。項目年發綠電223萬度,相當于目前孟河村年用電量的3-4倍,前20年每年為孟河村老百姓增加收入5.3萬元,25年可增收400萬元,成為孟河村集體經濟增收的“鐵桿莊稼”,不斷釋放“陽光紅利”。25年內可相當于節約標準煤70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944噸,實現孟河村的碳中和。如今的孟河村,摘掉了貧困的帽子,已成為遠近聞名的小康村,也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中國零碳鄉村”。
截至目前,正泰安能已在河南、山東、安徽、浙江等全國二十多個省份建成50萬戶農民屋頂光伏電站,每年為這50萬農村家庭戶均增收1000-3000元,每年為全社會提供83億度綠電,減少二氧化碳排放826萬噸。通過與農戶合作開發,正泰安能還創造了農村勞動力就業崗位4萬余個,打造起一支新時代新型農民運維技工服務隊伍,持續探索鄉村振興的“綠色路徑”。